造型藝術之雕塑
更新時間:2018-04-17 16:02:10 字號:T|T
雕塑是雕刻和塑造的總稱。以可塑的(如粘土、油泥等)或可雕刻的(如金屬、木、石等)材料,制作出各種具有實在體積的形象。由于它占有三度
雕塑是雕刻和塑造的總稱。以可塑的(如粘土、油泥等)或可雕刻的(如金屬、木、石等)材料,制作出各種具有實在體積的形象。由于它占有三度(長、寬、高)空間,因此亦名“空間藝術”。也有稱之為“視覺藝術”或“觸覺藝術”的。一般分為圓雕和浮雕等。又可分為室外雕塑和室內雕塑。因材料能長期保存,并能起到裝飾和美化建筑、器皿等作用,故常帶有******性和紀念性。
石雕
亦稱“石刻”。雕刻藝術之一。為我國五大雕塑傳統(陶、木、石、銅、泥)的組成部分,是按材料分類之雕塑品種。古代大型石窟、摩崖、陵墓雕刻與建筑雕刻,絕大多數用石雕成,現仍保存大量的石窟。秦代的石鯨魚是巨大的石質雕刻,玉石雕刻則多為小型。學中用材料為大理石(漢白玉是其中之一)、青石、花崗石、砂石等。由于石的原材料得諸自然,且能長期保存,故石雕成為大型紀念性與裝飾性雕刻的主要藝術品種。
木雕
雕刻藝術之一。為我國五大雕塑傳統(陶、木、石、銅、泥)的組成部分,是按材料分類之雕塑品種。常用的有楠木、樟木、柏木、黃楊、龍眼木、紅木、梨木、楊木、桑樹根及其他果木;一般構圖都以圓木周邊寬度為眼,以雕刻人物、山水、花卉、翎毛、樓臺亭閣、動物水禽等室內小型題材作品為主。講究刀法和風格,以及利用木料本身自然的特點去尋找材料內在的表現力,在表面的色澤、紋理、結構等微妙的變化中相形度勢,因材施藝、量形取材,加以斧鑿,在藝術上有獨特的趣味。
骨雕
亦稱“骨刻”,雕刻藝術。按材料分類之雕刻品種之一。指在動物骨頭或骨制品上雕刻的花紋或物像。因為骨質細密堅實,適于精雕細琢那些較為精美的形象。人類祖先用粗獷的骨雕制品開創了中國的雕塑藝術
貝雕
用有色貝殼雕刻或鑲嵌成的工藝品。早在宋元前后,我國民間***流行有螺細鑲嵌和貝帖等工藝等。品種有:各種人物、動物、花卉、掛屏等陳設品;各種文具、煙具、臺燈等生活用品。色彩富麗,形狀奇異,自然美觀。主要產區有遼寧大連、山東青島、廣西北海、廣東陸豐等地。
磚雕
一種民間雕刻工藝品。指用鑿和木錘在磚上鉆打出各種人物、花卉等簡單圖像,作為建筑上某一部位的裝飾品。種類有浮雕、多層雕、堆磚等。以北京、安徽、浙江、山西、江蘇等地所產較出名,風格上南方絞纖細,北方較渾厚。
泥塑
亦稱“彩塑”。一種傳統雕塑工藝品。是在粘土里摻入少許棉花纖維,搗勻后,捏制成各種人物的泥坯,經陰干,先上粉底,再施彩繪。*********的彩塑如敦煌莫高窟的菩薩和太原晉祠的宮女,無錫的“惠山泥人”及天津的“泥人張”,各具風格。
彩陶設計
我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工藝******次揭示的工藝美術創作設計。其主要內容是:彩陶設計與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不可分割性,彩陶設計的適應性與審美性的辯證統一,彩陶裝飾的從屬性和相對獨立性等。